国际新闻网【记者 袁军 通讯员 薛建国 张雨】热打镇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辖镇。始建于1958年。1974年改公社,热打镇位于乡城县西部,距县城58公里。热打镇主产油菜、小麦、青稞、马铃薯。境内草场资源丰富,是乡城县主要牧业乡。同时境内动物种类繁多,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品种5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材有黄芪、雪莲花、雪山一枝蒿、红景天、虫草、贝母等。最为重要的是,该镇以松茸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量大,质量好,味美可口,远销日本等国,由此也有了“松茸之乡”的美称。佳景荟萃、神秘幽深的尼丁峡谷;自然纯净、不染世尘的曲批岭寺;溪流奇石、五彩鱼儿的尼丁鱼池; 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东均草原;造就了在香格里拉旅游线上令人向望的热打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年初以来,乡城县公安局全面严格落实全州公安机关深化公安改革暨“六大警务”推广工作。以切实有效提升乡城公安“六大警务”创建为工作契机,积极探索属于“乡城公安”特色的警务工作新模式。
热打派出所位于乡城县西北部玛依河上游,海拔3400米至3500米,距离乡城县58公里。在县局党委的正确引领下,热打派出所于2004年10月被评为三级派出所、2005至2015年期间先后获得集体三等功1次,5次被县局评为基层派出所先进集体。今年以来,热打派出所立足辖区特点,牢牢树立“良法善治,执法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安机关“阵地前沿”作用,聚焦“辖区4个寺庙和尼丁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三治融合”战略目标。以三步走措施,全面打造梦幻热打品牌特色警务创建工作。
谋定后动,且行坚毅。坚持源头治理,清缴整治“风险源”。
一是全面梳理辖区4个寺庙管理存在的问题,紧盯“人员、场所、活动、教务、项目”等要素,逐寺摸清摸准问题及表象,建立问题台账,把每个寺庙的情况摸准、症结把准、底数搞准,不隐瞒问题、不回避矛盾。
二是注重结果运用,逐寺分类统计寺庙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比对梳理、分析研判,针对寺庙毗邻重点林区、山高、路远、水弱的问题,清理火灾隐患,成立寺庙内部消防队,配置消防设施,改善线路老旧问题,防止寺庙成为火源,逐个研究解决,因人因寺把脉诊断、靶向施策,为强化辖区寺庙依法规范精准管理奠定基础。三是以“人民调解员”实施为抓手,聚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护”三个关键环节。结合“寺庙警务”“生态警务”“所长接访日”工作机制及辖区内的日常走访加强矛盾纠纷摸排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坚持把发展人力情报资源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全面搜集各类内幕性、苗头性、趋向性情报信息,强化分析研判,提出工作建议,提前采取预防举措,切实提高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严把“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加强主动配合,突出提前介入,减少矛盾冲突。
等级分明,常态关注,坚持综合治理,擎画共管“同心圆”。
一是构建“大网格”。搭建“一林一警+一寺一警”“生态警格+寺庙警格”联防联控体系,整合防控力量200余人,共同担负起尼丁大峡谷保护生态资源、守护生态安全、治寺管僧的职责使命。
二是推动“大治理”。严格落实“深耕善治”“力量沉下去”工作要求,对辖区4个寺庙实施“重点、关注、一般”分类管理,对重点村落落实“一林一警”制度,实现末端精准打靶,终端精准见效。三是深化“大协作”。与寺庙管理委员会、乡政府、林业管护站、防火卡点、农牧站开展警务合作,搭建信息互通、执法互助、技术互防的等协作关系,联合开展生态保护巡防、治寺管僧。
举目所致,守护无处不在。坚持依法治理,筑牢守法“意识观”。
一是助力执法赋权。聚焦全省赋权乡镇查处违规野外用火执法工作,组织协调开展业务培训2次,培训专兼职执法人员6人次,协助乡镇查处违规野外用火2起。
二是聚力打击整治。将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融入生态大保护格局,通过“网格巡防+实地巡防”“走访调查+联合巡防”等多种途径开展巡防工作,助力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
三是强力营造宣传氛围。依托一林一警,融合生态护林护草员、扑火队员、驻村干部、十户联保人员力量,组建5支宣传队,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形成了社会高关注度,民警倾心投入、群众普遍支持的浓厚氛围。
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ews.org.cn/%e4%bb%8a%e6%97%a5%e5%a4%b4%e6%9d%a1/2024/06/25/archives/3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