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丨共同富裕的原创性价值与世界性意义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贫穷是千年顽疾,是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也是世界各国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在生产力落后的历史阶段,贫穷难以避免;但在生产力十分发达的今天,全球尚有十数亿人口处于绝对贫穷状态。人类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丰衣足食的“大同社会”?古今中外的种种方案与尝试,都未能真正圆梦。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擘画并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蓝图,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全体人民共同期盼,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魅力,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原创性理论与实践。

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摆脱自然压迫、阶级压迫与精神压迫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人类追求“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奋斗史。虽然古代并未出现“共同富裕”这个词,但中外圣贤的思想里蕴涵着丰富的“共同富裕”观念。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等构想或探索,都有着深厚的共同富裕意蕴。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大同社会”构想,也包含着消除贫困、追求共同富裕的意蕴。春秋时期《诗经·大雅·民劳》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国古代最早蕴涵“共同富裕”思想的论述。战国时期,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富民思想。管仲的“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富能夺,贫能予”“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治国理念,老子的“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哲思,晏子的“权有无,均贫富”的忠言,以及孔子的“大同”“小康”社会理念,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兼爱非攻”的大爱思想,孟子的“仁政”“王道”,荀子的“开源节流”“节用裕民”达到富国、富民目的等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蕴涵了“共同富裕”理念。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苟富贵,勿相忘”“除霸安民、劫富济贫”“均田免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口号,也都体现了对“共同富裕”的诉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原则。

但迄今为止,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还未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产品不够丰富,少数统治阶级集团占有全部或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因而能过上富裕甚至奢靡的生活;而普通劳苦大众则处于饥寒交迫的悲惨境地,“共同富裕”只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是全球还有十数亿人过着贫困的生活。究其根源,私有制乃贫富分化的罪魁祸首。尽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走上了富裕道路,但无论在资本主义早期还是在当下,财富两极分化的问题都十分明显。马克思用毕生心血撰写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批判指出资本逻辑主宰下的“劳动异化”“剩余价值”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创性理论与实践

“共同富裕”概念是“共同”与“富裕”的统一体,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富裕”是前提和基础,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就不可能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是社会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相对于两极分化而言的,以“人人共享”的社会制度为基础,是“共同富裕”的核心与灵魂。从生产力层面看,新中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奇迹,为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开启深刻的社会革命,构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等。

第一,从富裕的主体范围来看,我国追求的共同富裕不是个别人或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这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创性贡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少数人富裕的路子,而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最早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概念:“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955年毛泽东主席接见工商界代表时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走向更富更强的。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重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全体14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走“共商共建共享”的路子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二,从内容看,我国追求的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与生态美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富裕”的重要原创性发展。首先,从物质层面讲,我国致力实现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的富裕。没有强大的物质财富为基础,共同富裕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也曾指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未来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能导致贫穷的普遍化,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所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升物质富裕水平。其次,从精神层面看,我国追求的共同富裕,是精神的富有。物质富裕非常重要,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精神富有也同样重要,没有精神富有的支撑,物质富裕也将失去意义。物质富裕是“硬指标”,而精神富有是“软实力”,它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情绪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不断夯实物质富裕的同时,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培育优良社会风尚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再次,从生态环境看,我国的共同富裕,也内在蕴含着对生态美好的追求。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有机内容,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我国坚决摒弃西方国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无限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本逻辑,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让“美丽”与“富裕”同行,让绿色成为共同富裕的靓丽底色,坚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原则,让自然生态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共同富裕提供优质的生态保障。

第三,从途径或手段看,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靠侵略、掠夺、垄断、金融与科技霸权等手段去实现富裕。而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通过高效有力的组织化手段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来扎实推进,摆脱了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所谓“市场万能”路径的依赖,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重要原创性发展。

从现有世界秩序看,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化,利用军事霸权、金融霸权、知识产权等先发优势进行“全球剥削”,把第三世界国家变成为发达国家源源不断输送质优价廉产品的“生产国”。这种“生产国—消费国”的国际格局与秩序,使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贫穷的基础上。甚至有西方政客妄言:“如果中国十几亿人口都过上像美国那样富裕的日子,将是人类的一场灾难!”这句话毫不掩饰地暴露了资产阶级政客的狭隘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决不搞侵略、掠夺等行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丨共同富裕的原创性价值与世界性意义

从国家层面看,主要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依靠组织化手段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政权基础、制度基础与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完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不断“做大蛋糕”,使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进入新时代以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有这些,都是由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实施并取得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社会角度看,我国的共同富裕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艰苦奋斗共同创造来实现。西方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财富总量已经达到很丰富的水平,但其贫富差距却呈不断扩大趋势。根据联合国2021年7月6日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增加了1.19亿;据瑞士信贷《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处于全球财富底层的50%人群拥有财富占比不足1%;全球最富有的10%人群拥有全球82%的财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群就拥有近一半(45%)的财富。近三年,美国贫困率与新冠肺炎疫情同步持续走高,但同期美国巨富们的财富不降反升,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和新自由主义政策难以避免贫富“两极分化”;西方国家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无止境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出现“养懒汉”现象,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福利陷阱”,造成社会撕裂。而我国正努力推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建成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避免陷入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和均贫富、杀富济贫等误区。坚持一切依靠人民,鼓励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勤劳创新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这种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所谓的“福利国家”,为世界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与贫富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第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稳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创造性方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另一方面,它解决了我国面临的诸多历史性课题,使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样,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其一,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制度设计,既牢牢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又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既大力支持生产性私人投资,又将财产性收入的非生产性使用控制在最小范围,比较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既可以防止走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那种“封闭僵化的老路”,又能有效避免走资本主义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那种“改旗易帜的邪路”。

其二,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具合理性。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迷信“市场万能论”,导致垄断资本“野蛮生长”,最终发展为超级大资本集团,甚至凌驾于政府之上,比如美国的“八大财团”。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鉴于此前片面依赖政府在配置资源发展生产力方面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开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弥补“有形之手”的不足。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党纪党规等手段约束政府或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市场、资本决不是放任自流的。实践证明,对市场的盲目性和资本的逐利性,如果不加以必要约束的话,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野蛮生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内,支持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各种形态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切实有效规避其消极作用,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共同富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与追求。但是,曾经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资本主义,却不可避免地带来贫富分化,并且在缓解、消除贫困问题上“一筹莫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与此相对,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历史性地解决了十四亿人口大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无疑具有世界意义。

第一,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长期以来,资本主义自诩是人类文明的“灯塔”。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内,无论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后起之秀”,都没能消除贫富分化难题,实现共同富裕更是遥遥无期。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仅用70多年时间就“时空压缩”般地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人民从“普遍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总体小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从文盲半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到义务教育普及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从新中国成立前人均可预期寿命仅35岁到现在的77.6岁……所有这些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命运的伟大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魅力和真理伟力。

第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类情怀。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良心和修养,折射一个政党、政府的人文情怀。在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资本至上”。在资本“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下,大资本攫取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而失去所谓“信用保障”而陷入“破产”的人只能流落街头,这样“两极分化”与绝对贫穷成为不可避免,“共同富裕”成为遥不可及的神话。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群众利益无小事,消灭贫穷是中国共产党的头等大事。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采取一切举措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与两极分化,力争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与资本主义国家冷酷无情的所谓“全民免疫”政策迥然不同,中国政府严格科学防控,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惜代价救治每一个患者,决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努力把感染率、死亡率降到最低,不让患者因疫致贫。对外而言,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减免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债务,通过“一带一路”等举措支持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尽最大努力支援世界各国的抗疫斗争,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类情怀。

第三,提升了人类文明高度。文明是对原始、野蛮的超越。只有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野蛮逻辑,人类文明才真正意义上产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资本主义开始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引领世界文明方向。但是,这种文明背后是野蛮和血腥:对内而言,革命成功之后,资产阶级对曾经的同盟军——无产阶级——进行无情的剥削;对外而言,大搞殖民主义,将侵略的魔爪从“文明的故乡”伸向了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侵略与掠夺,虚伪野蛮的本性暴露无遗。从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到对印度、中国的种种严重违反人类道义的残忍屠杀、洗劫,以“文明”之名实施的血腥暴行,成为人类历史上不能抹去的污点。而资本主义国家在逐步“洗白”其“原罪”之后,又化身人类文明的“灯塔”,运用各种手段“薅羊毛”进行“全球剥削”。可以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正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穷”之上,资本主义对内无法实现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对外滥用战争、金融等手段加剧其他国家的贫困状况。这样的“文明”,又怎能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极大提升了中华文明的高度。对外,我国坚持走和平共建、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推动世界各国人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极大提升了人类文明的高度。

总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原创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范例,是中国共产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擘画人类发展蓝图、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发布者: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org.cn/china-news/2022/02/22/archives/15481

(0)
作者的头像作者i媒体
上一篇 2022-02-22 00:20
下一篇 2022-02-22 0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