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女们的“医美魔咒”,超高含水率的“医美”产品,敷尔佳的营销太“水”!以医美面膜为代表的“网红产品”是层出不穷,产品功效牛皮吹上天,实际效果却是把消费者坑到了底。监管部门该重拳出手整治了!】
引语
“医美面膜”成为了年轻女孩们疯狂追捧的明星产品。“医美产品”自带光环从医疗领域走进日常护肤,是不少消费者心里专业和安全的象征。护肤品包装上印有“医美”两个字,就好像拥有了某种权威认证。
敷尔佳“医美修护”面膜号称超越医美手术般的神奇效果,80%的毛利率,背后则是超80%的营销投入,研发投入却不足1%,更令人惊讶的是,研发人员仅2人。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1-3月(下称“2018年至2021年前3个月”)期间,敷尔佳通过销售护肤产品,总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元和3.47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了2亿元、6.61亿元、6.48亿元和1.73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敷尔佳常年保持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77.88%、76.97%、76.47%和76.78%。
《招股书》显示,白膜、黑膜、修复液(次抛)、修复液(喷雾)四款产品属于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这部分产品在2018年至2021年前3个月期间的营收分别为3.36亿元、9.18亿元、8.8亿元和1.96亿元,占总营收的89.92%、68.38%、55.54%和56.42%。
但值得注意的是,敷尔佳虽然已经是行业老大,但是自己却并不生产面膜。它本质就是哈三联的经销商。25年前,敷尔佳靠为哈三联卖药起家;25年后,敷尔佳改为哈三联买面膜而致富。对于这一点,敷尔佳也在招股书中做出解释,产品独家来自长期合作的生产商哈三联。今年上半年,敷尔佳已经完成对哈三联子公司北星药业的收购,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敷尔佳的第一大供应商均为哈三联,采购额分别为8698.83万元、3.29亿元和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9.69%、95.3%和96.93%,采购内容为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及化妆品。
近年来,敷尔佳深度与“医美专用”“械字号面膜”等概念绑定,敷尔佳在营销推广上,真正舍得下血本。上市募集资金中有8.86亿元将用于品牌营销推广,是研发投入的15倍。
高营销投入能帮助敷尔佳打造爆款。过去两年,敷尔佳为明星代言和影视赞助的投入分别为1862.41万元和6907.83万元。
2018年开设天猫旗舰店,2019年与李佳琦合作打响品牌的大众知名度,一年后,邓伦成为敷尔佳新代言人,为敷尔佳官微带来大量新增粉丝,其中90后人群占比超过24%,成功拓展了Z世代人群中的认知度。
2019年,敷尔佳签约袁姗姗作为品牌面膜代言人,同步以#万物皆可贴#为话题,邀请300位达人在微博种草营销。招股书显示,这次活动最终收获3亿阅读量与6.2万社交讨论。
2020年提升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KOL投放。同时,公司还赞助了数档电视真人秀和综艺节目,以提升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认知度。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4》《花花万物2&3》《谁是宝藏歌手》等。
不知不觉间,消费者被深深安利,医美面膜“烂脸救星”的认知逐渐深入人心。与此对应的是敷尔佳的营业收入也扶摇直上。
其在2018年仅有3.73亿,但2020年其营业收入已达到15.85亿,实现营业利润5.2亿,营收和利润累计增幅分别达到424.9%和200%。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敷尔佳拟募资18.97亿元,其中有8.85亿元将投入到品牌营销推广项目中,金额占比接近一半,成为募资投入最大的项目
一般而言,医美面膜的价格能比普通面膜贵上不少。以敷尔佳为例,其电商渠道的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的售价为126元/盒,黑膜则为169元/盒,均为一盒5片。
营销投入毫不手软,大手笔轰炸消费者心智。从 2018 年到 2021 年 Q1,敷尔佳宣传推广费用占总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0.98%、60.93%、62.62%和 83.56%。
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却是少的可怜。报告期内敷尔佳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0.78万元、60.39万元、147.97万元、13.2万元,连续三个年度研发投入均不足150万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08%、0.04%、0.09%、0.04%。
研发人员更是少得可怜,截止2021年3月31日,敷尔佳的研发人员仅2人,所占员工比例仅0.69%。
到公司已经提交《招股书》准备上市的时候,公司及子公司仅有1项已授权专利——是一个“包装盒”专利。
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你是不是有被骗的感觉?
这些面膜们卖的这么贵的原因,无非在于“医美专用”“械字号”的概念而已。几个字,就能让一片面膜身价翻倍。
敷尔佳动辄130、170元一盒的面膜,在一些代购渠道,却是“骨折价”。据部分代理商反映,敷尔佳白膜的售价在60元/盒左右,黑膜在90元/盒左右。
那么,医美面膜真的能达到“医美手术”的神奇效果吗?
其实市面上的所谓“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的叫法并不是专业名词,而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关键是利用了消费者和医疗人员之间的信息差,对消费者进行误导,让大家一看到这个关键词就会产生“专业”“治疗”的联想。
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什么是“敷料”呢?
棉片、纱布、膏药,这些就是“医用敷料”,为了保护伤口、创面。而对于激光术、光子嫩肤、水光针等医疗美容手术,为了更方便贴合,便把敷料制造出了面膜的形式。
医用敷料的优点在于,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相比普通面膜,医用敷料的成分更加简单。因为需要保证使用者不过敏,会简化成分,基本上只含有玻尿酸,而普通面膜为了提高竞争力,如增加除皱、美白功能等,成分会更加多元。
所以真正的医美面膜,它的功效是比普通面膜要简单的,主要用于术后或皮肤极度敏感情况下的舒缓镇静,并不具有美白、保湿修护等护肤功效,也不能作为日常护肤品长期使用。
但商家却大玩文字游戏,把“成分简单”宣传成了“温和不刺激”“舒缓修复”“祛痘消炎”“敏感肌、烂脸救星”。
可怕的是,“医美面膜”的专业形象,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重要误导。有的消费者却觉得医美面膜安全,天天敷,然后把自己敷成了水合性皮炎。不仅钱没了,脸还真的烂了。
更有些黑心品牌,为了强化“医美面膜”的功效,添加了水杨酸、红没药醇等强力成分——这些,都是敏感肌的天敌。
若是因为迷信医美面膜而长期盲目频繁使用,后果简直不堪想象。
种种乱象之下,国家终于出手。2020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称,并不存在所谓“械字号面膜”只有医用敷料,并强调医用敷料不得以“美容”、“保健”为宣传口号误导消费者。
另外,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传行为。
知名评测UP主“老爸评测”也在一期节目中说明,“医美面膜”根本不存在,没有外部创伤的人群只需使用普通面膜。
在监管利剑之下,顶着“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标签的敷尔佳,主打产品的宣传里仍然含有“修护贴”“修护膜”“修护乳”等名称,部分产品宣称可以“舒缓敏感”“修护祛痘”等,颇有将政策“擦边球”进行到底的意味。
图片来源:敷尔佳官网
在上市之前,敷尔佳早已突击分红10亿。2019和2020年,公司还分别进行了1.2亿元和9.22亿元的现金分红。公司创始人张立国和女儿张梦琪掌握着公司几乎的全部股权,利用分红,两人几乎将近两年公司增长的全部利润收入囊中。套现成功后,张梦琪全部股权以1元的价格转移给张立国,迅速离场。
而并不差钱的敷尔佳,却在招股书中提出需要大笔资金。敷尔佳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1年初,公司账面上依旧有6.92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1年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也达到1.3亿。但却提出需要从募资中划拨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自己的“专业”“医美面膜”,究竟有多少“水分”,敷尔佳未必会在乎,毕竟作为一个为别人的“面子”服务的企业,自己可以不要“面子”,利润最大化才是它唯一追求。
此次提交的招股书中,敷尔佳也明确将“白膜”“黑膜”等产品称为医用敷料产品。而医用敷料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皮肤创伤和术后人群的治疗恢复。按照国家药监局说法,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根据招股书,敷尔佳计划在上市募资后,继续增加与头部网红的合作频次。一旦走上资本市场,敷尔佳的研发实力和运营模式也将被更多人所关注,其能否规避监管风险继续保持利润高增长,也有待市场检验。
发布者: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org.cn/world/2021/10/25/archives/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