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国际新闻网【作者:四川蜀韵文化旅游研究院蔡建明 王春亮  编辑袁军

摘要: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的热土,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四川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深度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发红色文化内容,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思路,发挥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让红色文化持续不断地滋养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推进四川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深化“红色文化+旅游”的融合共赢模式,通过创新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完善红色旅游资源配套,更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让旅游经济注入精神内核,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相携共赢,以开放的心态做大做强四川红色旅游产业。

  关键词:四川 红色文化 红色价值 红色资源 红色文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不是红色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思想的有机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整合、重组、融化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文化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红色文化资源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发展

  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五四”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毛泽东思想之后,又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无疑,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传承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

  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红色文化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1、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鲜活载体。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生动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它们用真实的历史告诉青少年: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的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不可比拟的。

  2、红色文化资源是塑造人们价值目标导向的重要宝库。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不断奋起的深刻印记,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担当,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它既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动力源泉,也为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滋养。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回望历史,我党我军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无数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默默奉献的英雄人物、勇担重任的时代楷模,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对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高尚情怀,迸发出的是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顽强意志。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中不断书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篇章。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严峻复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要不断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导向作用,教育人民在了解革命斗争历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传承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3、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真善美的根本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之火爆是始料未及的,除了人们对那段红色年代充满向往之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们对一切美好的东西的热爱,对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者的敬仰。人们在红色旅游中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好,同时也能感受到红色热土承载的红色文化的震撼。革命老区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旅游者在愉悦中感受自然之美,体验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那段峥嵘岁月斗争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获得的不易,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通过红色旅游这一时尚方式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大众,让更多的人切实地感受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红色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助燃国人的心灵之火。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我们应努力把红色资源挖掘好、梳理好、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新发展。

  二、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资源梳理

  “一眼四川,半个中国”,不仅仅是四川多元地貌的真实写照,更是四川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生动诠释。

  四川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淀。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升级、业态上新,四川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呈现出火热景象。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可谓是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大致包括川籍将帅故里、苏区红色文化、长征红色文化、三线建设、两弹一星基地、航空航天基地和抗震救灾等红色文化与革命遗址。

1.将帅故里:川军在抗日战争时勇往直前,血战到底,赢得“川人从未负国,无川不成军”的声誉,打出威名,成为铁血之师的代名词。而四川也是红色人才辈出之地,我军当中就有不少四川籍的将领,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留青史的开国将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大元帅中四川就有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4人;著名的“三总”,即总司令朱德、总设计师邓小平、总参谋长罗瑞卿都是四川

人。其他如张爱萍上将、陈伯钧上将、傅钟上将、毕占云中将、吴瑞林中将、贺诚中将等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巴蜀大地,还孕育出了李硕勋、江竹筠(江姐)、车耀先、张思德、黄继光、邱光华、余旭等英雄人物。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共产党人就更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李先念、杨尚昆等等。他们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光耀史册,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不断争取新胜利的最宝贵财富。

  2.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巩固和发展了23个县(市)革命政权,涉及四川、陕西、重庆3个省(市),拥有土地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鼎盛时期,有5个军、15个师、38个团,主力部队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8万多人。地方武装有19个县独立团,共1.7万人;独立营、独立连9个,共3400余人。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游击队。川陕苏区当时在国民党的严酷经济封锁与军事围剿下,党政军民一体,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克敌制胜的老区精神,并使之植根军民心中,在尔后的革命战争和社会建设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川陕苏区还为党和军队培训输送了大批骨干,是老区的又一特殊贡献。在川陕苏区战斗过的红军指战员中,成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元帅各一个,成为将军的400多人;担任省级领导的100余人,担任军职领导职务的300多人。

  3.红军长征路:长征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篇章,而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自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1935年1月进入四川,到红二、红四方面军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期间在四川境内转战一年零八个月。中共中央和红军在四川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进行一系列重要战斗,为长征胜利奠定重要基础。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役、懋功会师、两河口会议、毛儿盖会议、百丈关战役、甘孜会师等经典战役和革命奇迹都发生于四川,绘就成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留下了包括彝海结盟地、安顺场、泸定桥、红军长征纪念园、苍溪县红军渡、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等关于长征的遗迹遗址。

  4.开路先锋:唐朝诗人李白曾以《蜀道难》的诗篇,生动地描述了巴蜀道路之艰险和行走之艰难。我国西南部一直被世界公认为是难以通行的天堑。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先后修建了川藏线(南线G318和北线G317)、成渝铁路、西成铁路、成昆铁路等交通大动脉,勾连了四川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交通延伸,让吟唱千年的“蜀道难”化为历史的尘烟,封存与世人的记忆深处。这些道路的修建,不仅是一条条连接出川的交通要道,也是一条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血脉,如今也是展现自然美景的旅游线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因为建设过程长达42年,她的建设过程极具传奇色彩;因为主要建设期处于建国初期,她的建设过程堪称卓绝;因为出动了近15万人力参与建造,她的建设过程气势如虹。成渝铁路传奇般的建设历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如今,这些道路还承担着四川交通的重要使命,但道路沿线的城乡发展已今非昔比了。318国道成了四川旅游打卡必选地,“此生必驾318”已深入人心。成昆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已经是四川避寒的最佳线路。成渝铁路、宝成铁路,不仅串联了一道道自然美景,也是将蜀道文化、巴蜀文化串联了起来。这些道路的修建和维持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5.三线建设: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了影响深远的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为改变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建立战略大后方体系,抵御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结合新中国的具体国情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形成过程中,借鉴苏联卫国战争和国民政府抗战的历史经验教训,四川凭借战略大后方的独特优势,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视,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乃至中心,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为四川省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四川落后局面,促进了四川跨越式发展,也助推了四川交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完善。经过三线建设,四川建成300多个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胜利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在我国西部纵深地区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腹地的目标。经过三线建设,四川的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一个行业和门类较齐全、技术装备较好、科技力量较强,多层次、多形式同生产结合较紧密的科研体系,成为我国战略后方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建立,使“超级大国”垄断核武器、制造“核威胁”成为空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通过三线建设,四川形成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自贡、泸州为中心的川南盐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基地,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为中心的电子、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电站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五大钢铁基地之一;机械工业,形成了重型矿山和工程机械制造、机床工具制造、汽车、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较完整的体系。

  6.两弹一星工程:中国两弹城位于绵阳市梓潼县,这里曾经是我国核武器研究试验的总指挥部,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在这里隐姓埋名、辛苦工作,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动人故事,铸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上世纪五十年代,面对美帝的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和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敢勇毅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的伟大战略决策。1969年,二机部九院院部机关与部分研究所从青海221基地迁往梓潼,使梓潼成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发新基地总部,同时,也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第二阶段的科研基地和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指挥和决策中心,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正式迎来“梓潼时期”。1985年,二机部九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992年,中物院迁去绵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梓潼时期的23年间,王淦昌、邓稼先、于敏、朱光亚、陈能宽等8位“两弹一星”元勋、16位院士、2万余名科研工作者在“两弹一星”事业的艰辛历程中留下无数英雄事迹,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绵阳接棒梓潼后,得益于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绵阳市成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新高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这些机构和院校在核物理及其应用、空气动力学、磁性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的顶尖水平,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达64项。

  7.航空航天:四川依托于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工程的基础,在航空航天科技领域享有盛誉,拥有多个著名的军工央企集团总部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些单位在航空航天科技的研发设计、制造、改进、发射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凝练出了“载人航天精神”。成飞集团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总部位于成都。作为中国最大的军机制造商之一,成飞集团在战斗机、运输机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实力,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创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院总部位于成都,是中国航天科技系统的核心科研单位之一,在卫星、导弹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在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方面具备雄厚实

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组建于1970年,是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1982年交付使用,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该中心是中国首个完成200次发射的航天发射中心,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纪录,是中国举世闻名的北斗母港、探月母港、天链母港、空间站建造母港等。2016年12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8.抗震救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奋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16年过去了,地震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秀的新街,游人如织;汉旺的校园,生机盎然;羌寨的农家乐,生意兴旺;北川的工业园,机声隆隆……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砥砺下,我们取得了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如今,映秀镇、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彭州、都江堰、什邡等地,一个个灾后重建的新型城镇和美丽农村,无言地述说着抗震救灾红色精神的丰功伟绩。

  9.脱贫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四川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和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到2020年11月,全省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标志着四川全面攻克贫困堡垒,朝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四川省的脱贫攻坚任务涉及到的地区包括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秦巴山区、川东南丘陵贫困地区。通过打赢脱贫攻坚,凝聚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对红色文化的赓续和传承,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续写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四川老一辈的先进楷模为四川人民留下了许多光辉历史事迹,这些红色事迹、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入理解近现代以来共产党人和巴蜀儿女顽强不屈的奋斗历程,体会其中承载的伟大家国情怀,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梳理、开发和利用是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可以从学习和挖掘四川红色文化中领悟党的方针、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成功经验,让四川的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凝聚人心的结晶石,可以把红色资源转换成红色资产,以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协作机制,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地方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红色文化资源对四川旅游发展的价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在今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愿与大家一起优化场景供给,共同推出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和文旅产品,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新赛道,共建百里百景的‘天府之国’。”四川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其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品牌效应和现实价值,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又能为“文旅+”新业态新赛道助力赋能,释放推动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发展红利。为此,四川红色旅游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现实价值的解读。红色文化不是游离于现代教育之外的虚无主义说教理论,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价值和指导作用。首先,红色文化对个人的教育充满正能量。可以通过红色故事讲述、红色文化理论研讨、红色文化的实际运用案例等方式,在人生目标的引导、意志力的培养、家国胸怀的塑造、做事处事的方式方法、思维惯性的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等方面对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其次,红色文化对团队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组织,带领中华民族在短短100年内,让一个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其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建设的水平是当今举世无双的。组织建设、团队管理、团队文化建设、自洁建设、协同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多经验值得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去深入探讨和学习。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的活态化产业形式表现,应在红色教育的现实价值深度开发上加强探索,摆脱过去说教式的红色文化传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深层次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汲取红色文化营养,让游客旅游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寻找破解现实困境和思想困惑的“钥匙”与“路径”。

  2.积极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维持红色文化自身严谨性的基础上,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曾几何时,社会上曾有人嘲笑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为落伍于时代的迂腐。但现在,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更多的人认识到红色文化所积累的斗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红色文化的传播要敢为人先,广泛培养传播红色文化的“小蜜蜂”,让更多的人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红色文化践行的受益者。红色文化的传播不能仅局限于博物馆、红色剧场、党建课堂上,更应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以旅游、研学、教育培训、企事业单位团建、社区服务等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精神世界,恢复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需求感。红色文化要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去传播、去弘扬,比如新媒体、赛事活动、文化艺术、公益活动、文创产品开发、声光电体验等,并在传播形式上以图文、视频、书籍、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等各种形式形成立体的矩阵式传播效应。传播时还应注重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内容更新。

  3.以开放的心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旅游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产业发展,而应以多业态融合和多维度协同的方式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首先,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产业发展的支撑和要素保障。红色旅游不仅需要弘扬红色文化,更要通过旅游要素的完善,在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丰富等方面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通过红色旅游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其次,红色旅游需要红色线路的协同发展。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其文化的形成必定不是单一地区或单一点位能完全解读清晰的。比如红军长征路

,基本上覆盖了川内1/3以上的区县市,要讲好红军长征故事,一个景点或一个县的资源是难以支撑的,因此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该以不同的红色文化主题,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联合起来共同开发相关主题的红色内容产品,形成区域协作的和谐共生发展局面。

  4.红色旅游需要更高的理论水平支持。红色旅游不是仅仅讲讲红色故事,再现红色文化场景,而是应该从现实需求的角度解读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这种深度的挖掘没有更高层面的理论支持是难以为继的。比如将红色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红色文化总裁或企业家班培训产品,通过红色文化的解读,引导企业总裁或企业家用红色文化知识去管理企业,这种理论水平的开发可以与国家或省级党校、政研室、高校等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引进相关资源和产品体系,提高红色文化理论水平,打造红色旅游特有产品。第四,红色旅游需要走出去。旅游作为一个独特的产业形式,需要有很大的客源市场来做基础。红色旅游应主动出击,针对目标客群进行红色旅游产品的推广与宣传。如中国两弹城,可以联合绵阳、成都、西昌、甘肃酒泉等地,以“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纽带,共同打造国防科技深度体验的研学项目,针对全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中小学生进行推广。

  四、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与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蕴藉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数十万四川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至今,四川人民勇于奉献,积极改革,书写了一个个建设成就和乡村振兴的传奇。四川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深度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发红色文化内容,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思路,发挥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让红色文化持续不断地给予广大人民群众以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推进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强化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完善红色旅游资源配套、更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梁欢.文旅融合背景下四川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23(20).

  [3]曾婷.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22(3).

  [4]杨丹,孙艳霞,戴凌.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四川绵阳”两弹城”为例[J].民风,2023(10).

  [5]谢想云.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传承与发展研究综述[J].商情,2019(44).

  [6]寇壤.新时代四川红色文化价值与功能[J].文化产业,2024(10).

  [7]李云飞.红色资源是老区人实现中国梦的巨大财富[J].中国老区建设,2013(11)

  [8]张嘉友,董文文,栗景霞.挖掘和拓展:四川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9]彭贵平.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以四川地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8).(作者:四川蜀韵文化旅游研究院蔡建明 王春亮 )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四川文旅的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发布者:国际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org.cn/world/2024/09/28/archives/38471

(1)
国际新闻网的头像国际新闻网国际新闻网中文版
上一篇 2024-09-28 14:43
下一篇 2024-09-29 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