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政府都被“香港卫视”骗了?
0
香港卫视跨境投资疑云 借文化产业之名运作商业地产
苏龙飞/文
自凤凰卫视以香港媒体的身份在国内闯出影响力之后,模仿者在陆续跟进。
2000年8月8日,吴征、杨澜夫妇创办的香港阳光卫视开播。2008年3月28日,澳门中华卫视健康综合台开播;2009年6月28日,香港中华卫视神州台开播。这两个分属澳门、香港地区的电视频道,皆为深圳地产商大中华国际(00141.HK)实际控制人黄世再所属。2010年5月1日,香港潮商卫视开播,其为深圳友和医药连锁实际控制人詹玉湘所属。性质类似的还有香港红星卫视、澳门莲花卫视等。
在这波内地商人跨境设立私人电视台的大潮中,香港卫视的设立显得尤为“特殊”。其实际控制人高洪星,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以港商身份与中国内地各地方政府签订系列“投资框架协议”,挥之不去的却是其以“空手套”方式进行商业地产运作之疑云。
颇具迷惑性的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卫视全称为“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在香港地区注册,2010年10月28日正式开播。2011年,香港特区政府广播事务管理局向其颁发了6个卫星频道的电视牌照。
“香港卫视”的名称,酷似国内公众认知中的国资背景的省级电视台;紫荆花的台标,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案极为相似,更加强化了“官方”烙印。如果不深究其实际控制人,普通大众很容易将其误认为代表中央政府意志在香港地区成立的官办电视台。
然而,这只不过是注册于香港的一家背景极为普通的私营电视台,香港特区政府公司注册处综合信息系统网上查册中心的信息显示,香港卫视的公司类别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于中国内地,在香港地区办一家电视台是一件甚为简单的事情,没有注册资本和股东身份的限制,只要播出内容不涉及色情、血腥、暴力,就很容易通过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的批准。但是,该局通常只授出以普通话及外语播出的电视牌照,粤语频道的牌照则受到严格限制。
香港卫视宣称其“以24小时开路不加密的方式,通过亚太5号、亚太6号、亚太7号三颗卫星双波段播出,已经覆盖亚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其实际的收视人群远未达到理论上的传播覆盖面。
普通话播出的香港卫视在香港本土基本无人观看,因为香港居民绝大多数皆观看香港亚视及香港无线的粤语频道,而香港卫视在香港地区并未拿到粤语频道的牌照。即便是凤凰卫视,也是在开台15年之后的2011年,方才拿到港府颁发的粤语频道牌照。
而在中国内地,香港卫视至今仍未能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拿下任何省市的落地批文。在香港地区及内地尚且如此,在其他非大中华地区的收视人群更是可想而知了。
为了强化香港卫视的认可度,高洪星还曾于创办之初将凤凰卫视的名主持杨锦麟挖角过去,出任执行台长。不可否认,杨锦麟的加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香港卫视在内地的知名度。但好景不长,杨锦麟加盟香港卫视不足一年半即告离去。
高洪星财富之谜
迥异于其他在港澳地区创办电视台的内地富豪(比如创办中华卫视的黄世再,旗下拥有地产业务大中华国际;创办潮商卫视的詹玉湘,旗下拥有连锁药店友和医药),身为香港卫视创办人及董事局主席的高洪星,此前并未涉足实业,因此其所积累的财富也相当有限。
高洪星生于1962年,系浙江衢州人,创办香港卫视之前先后任职于深圳发展银行、国泰君安证券和华林证券。
在创办香港卫视之前的履历中,高洪星最乐于向外界宣传的便是其一手组建华林证券的历史。2003年,江门证券进行重组,总部从广东江门迁往深圳并更名为华林证券。高洪星主持了整个华林证券的重组、迁址和更名事宜,之后出任董事长兼总裁。他曾宣称创办华林证券“创造了无数个亿万富翁”。
然而,高洪星并非华林证券的股东。华林证券实乃由深圳立业集团收购江门证券并将其更名而来,高洪星只是立业集团掌门林立为此桩收购而聘请的职业经理人。2005年,高洪星即从华林证券离职。
因此,华林证券的职业履历,实际并未给高洪星带来可观的财富增量。
高洪星另一个乐于对外津津乐道的身份是《新京报》的第二大股东,其实这种说法也有误导之嫌。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新京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440万元,其中新京报社为第一大股东,出资额1830万元(占股75%);杭州中证大道瑞湖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364万元(占股14.92%),为第二大股东;杭州中证大道金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79万元(占股3.2%),为第四大股东。
分列新京报传媒第二和第四大股东的两只有限合伙基金,系浙江中证大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中证大道”)所管理的两只基金。工商资料显示,浙江中证大道成立于2008年1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由深圳市金九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九投资”)控股,而金九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112万元,上层股东为四位自然人郭小燕、高照、高洪星、高洪水,分别持股54.68%、31.9%、10.42%、3%(图1)。
金九投资的三位高姓自然人股东,可能为亲属关系,高洪星与其或为兄弟,或为父子。而高洪星与郭小燕疑似为夫妻关系。2010年3月24日出版的《深圳特区报》曾刊载一份“遗失声明”:高洪星遗失第二代身份证证号44030119620912XXXX声明作废;郭小燕遗失第二代身份证证号44030119631011XXXX声明作废。两人的身份证同时遗失,至少说明二者关系亲密。从身份证号来看,两人出生地相同、年龄接近,不排除夫妻的可能性。此外,郭小燕的公开身份除了是浙江中证大道的董事长之外,还是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特别助理。
虽然浙江中证大道所管理的合伙基金投资了新京报,但并不代表高洪星是其股东,因为浙江中证大道的合伙基金主要来自于第三方LP(有限合伙人)的出资,而非管理公司自有资金,浙江中证大道只是扮演代客理财的角色。浙江中证大道所管理的几只有明确投向的有限合伙基金,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一对名为荆炜国及荆涛的父子作为出资人。
在浙江中证大道的官网上,其宣称旗下基金所投资的已上市项目有奥飞动漫(002292)、星辉车模(300043,现名互动娱乐)、潮宏基(002345)、东华软件(002065)、长城集团(300089)和勤上光电(002638)。但新财富查证之后发现,其投资的已上市项目仅有长城集团及勤上光电两家。
那么,浙江中证大道作为GP(管理合伙人),又能从这些已上市项目中获得多少收益呢?
2009年9月27日,中证大道旗下基金以4.85元/股的价格,从第三方受让了长城集团408万股股票,总耗资1978.8万元。2011年7 -12月,中证大道完成减持,减持价格为10-12元/股,套现总额约为4500万元。该投资扣除投资成本之后的纯收益约为2500万元,按照行业惯例,作为GP的浙江中证大道大约可以分得其中20%,即500万元。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中证大道旗下两只基金先后入股勤上光电,总投资5400万元,勤上光电上市后其持有的股票总数为1060万股。2013年1-3月,中证大道完成减持,期间股价区间为10-12元/股,据此计算其总计套现约1.116亿元。该笔投资扣除投资成本之后的纯收益约为5760万元,作为GP的浙江中证大道大约可分得其中的20%,即1152万元。
据此计算,高洪星所设立的浙江中证大道,为其家族带来的财富增量不及2000万元。而香港卫视的实缴股本为10亿港元,高洪星作为创办人及实际控制人,何来此数额的资金完成出资呢?
因香港卫视是在香港地区注册的私人公司,无法获悉其详细的股权结构及高洪星的准确持股比例。有媒体报道称,浙江法派集团曾入股香港卫视2.57亿元,获得10%股权。
投资项目疑云
即便香港卫视存在资金实力方面的疑问,但在高洪星巧妙的“包装”之下,似乎并不影响其以“红顶港商”的身份,成为内地各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在香港卫视的官方网站上,各地方要员会见高洪星的“新闻”数量众多,除了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一把手之外,也不乏省级高官。
高洪星高频率与各地方政府官员会面的背后,是其寻求各种商业机会的图谋。自2010年以来,香港卫视以外资身份参与到各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中。据新财富不完全统计,香港卫视至今与十余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附表)。
这些计划的投资项目,几乎每个都堪称大手笔,累计金额更是超百亿元。从名称来看,这些遍布各地的投资项目都与文化相关,实则是以文化产业投资之名义,从地方政府那里拿地从事商业地产运作。
令人生疑的是,以其有限的财富积累,高洪星如何能撬动过总计逾百亿的地产投资?
新财富进一步查证获知,高洪星以香港卫视的名义签下的这些项目,基本都是意向性的协议,至今并无项目实质落地或者开工。
资金实力不足的高洪星,或许其设想的路径是,先从地方政府拿到土地批文,再以批文进行融资交纳土地出让金,接下来将土地抵押融资进行后续开发,或者直接转手倒卖土地。但由于近几年地产行业趋冷,特别是香港卫视拟投资的项目大部分地处二三线非发达城市,又是非住宅的商业地产项目,即便高洪星与地方政府签署了框架协议,也难以找到愿意出资的合作方。于是,各投资项目形成虎头蛇尾或者有头无尾的局面。
香港卫视对外宣传最多也是高洪星耗费最多精力的商业地产项目—香港卫视深圳前海运营总部,自2010年12月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签署框架协议以来,至今未有着落。
香港卫视内部项目人员曾对外透露,其前海总部大楼的规划前后三易方案,从2010年最早规划占地1020亩,2012年变更规划为占地300亩,2013年再次变更规划压缩至占地8亩,总投资额也压缩至5-6亿元。
在“投融界”网站上,一条发布于2013年4月12日的《香港卫视国际传媒深圳前海房地产项目寻求融资5亿》显示:“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找资金,第一期5亿,第二期12-18亿,拿地做建设,项目在深圳前海,股权债权都可以。”
但是在前海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至今没有发布香港卫视拿到土地批文的公示信息。土地批文还未有着落,就已经先行寻求融资,空手套白狼乎?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在香港卫视与各地方政府签署的投资协议中,湖北省占据相当分量,其先后与湖北孝感、荆州和红安三地政府签署意向协议。
2010年6月3日,荆州市政府与香港卫视共同发起的《三国·荆州》电影项目在北京举办了隆重的启动仪式,时任荆州市委书记的应代明专程前往出席。根据当时《荆州日报》的报道,“影片计划投资2.5亿元,预计2011年4月左右开机,2012 年底前与观众见面”,“还计划在荆州搭建影视基地‘荆州城’”。
然而,《三国·荆州》拍摄事宜中途屡生变数,遭遇导演更换、剧本改变、新的合作方加入等系列变故。2012年10月,香港卫视携欧洲传媒集团在北京举办3D技术展示会,并且共同宣布《三国·荆州》将正式启动,采用3D技术拍摄,导演也由高希希更换为张黎,剧本根据3D拍摄做相应调整。
可是,公开宣布了两次“正式启动”,《三国·荆州》却至今未能开拍,而其所宣称要在荆州投资建设的影视基地更是未见踪影。
官方资料显示,《三国·荆州》的承办方为深圳市港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港视投资发展”)。新财富进行工商查询获悉,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深圳市香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香江文化传播”)持股99%。进一步查询香江文化传播,其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高洪星持股99.9%(图2)。
港视投资发展除了承担《三国·荆州》的运作,再无其他公开的商业活动。而香江文化传播,则是香港卫视在境内的运营主体,香港卫视在国内的招聘广告是以该公司的名义发布。
香江文化传播除了下辖港视投资发展,另外还持有一家“深圳市港视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实为香港卫视下属的“港视网”之运营平台。
不难看出,香港卫视与香江文化传播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参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时,高洪星以境外媒体、港商的身份示人,实际在境内的运营,则以内资企业为平台展开。
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ews.org.cn/china-news/2018/03/01/archives/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