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北京6月21日电光明网日前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 李澜涛的文章,题为:“一带一路”平衡、重塑经济全球化进程 。文章说,经济全球化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国际贸易、科技和文化等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也造成了全球发展的严重结构性失衡,从而制约了全球化的持续深入推进。当今世界出现种种反全球化逆流,也正说明了旧有的全球化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前进步伐仍然不容动摇,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受阻只是暂时现象,但也应对其进行纠偏和修正,以重启、加速其进程。在当今欧美纷纷陷入困境,进而消退甚至丧失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积极性和推动力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亟须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全球化新模式。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在此背景下,致力于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繁荣增长的中国,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和新引擎。在中国驱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开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中,“一带一路”倡议首当其冲。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鲜明的问题意识,以新型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作为指引,从而使得“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能够引领全球化更加平衡、包容。“一带一路”对全球化进程的平衡和重塑主要体现于重视协调机制、完善空间格局乃至理顺发展理念等方面。
首先,“一带一路”坚持共享、共建、共赢。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资本的扩张。而资本的本性在于追求价值增值乃至无限追逐剩余价值,如放任资本四处游离,这种逐利的特性会使得其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社会则将付出巨大代价。以往以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以及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全球化造成的负面结果,就是加剧了世界经济区域性差异,并造成收入分配阶层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由此经济全球化扩展的同时,也产生了阻碍自身运行的对立力量,引发反全球化运动的高涨,甚至导致动力的衰退、丧失。因此,进一步推进全球化亟须转型升级,其核心要义之一就在于约束资本的力量,在追求发展效率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平。“一带一路”建设正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包容、均衡、普惠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体系,重视发挥好宏观层面的管理调控作用,以维系社会公平和市场公平,使之与市场机制下资本积累的强大力量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更加协调均衡。因此,在共享、共建、共赢原则指引下,“一带一路”所托起的全球化,将会在成员国及其所在区域形成共同的利益、共享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矛盾解决机制,从而实现其发展的协调、均衡。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也着眼于整体上调整、完善经济全球化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全球化,是少数国家和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全球化,最终造成了全球的碎片化。放眼世界,北美、西欧、东亚等沿海近海地区是全球化的活跃区域。相比之下,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欧亚内陆国家则被边缘化而缺失发展机遇,以致成为全球化的“洼地”。“一带一路”所串联的,正是这些现今比较落后、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穷国”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助互利的纽带,形成共赢合作之网,将可能会让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活动发生转向,改变目前世界发展体系中已经固化的中心-边缘等级结构,甚至可能最终在欧美发达国家构成的大西洋发展轴心和由美洲、东亚等国构成的太平洋发展轴心外,继而出现全新的亚欧大陆型发展轴心。
另外,从文化层面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属于古老文明区域,有着悠久而多样的文化传承。“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将可能激活并培育亚欧非古文明中的优良因子,实现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穆斯林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基督教文明等丝路沿途文明的复兴、转型与创新,从而有效克服、制衡赤裸裸地为利润而生产、为消费而生活的“低品位”文明模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更具内涵的文化和价值观支持。
“一带一路”所指引的经济全球化,是在承认世界多元、各国一律平等的前提下,努力在多元和趋同之间寻找平衡。这样一种全球化范式,确认各国一律平等,追求包容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力求使各个国家乃至各国内部各地区、阶层,真正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共享全球化的收益。并且它尊重各国利益关切,提倡各国因地制宜,根据本国情况探寻契合自身战略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一带一路”正是深刻贯彻这一准确论断所彰显的思想内涵,而得以成为平衡、重塑经济全球化使其得以持续推进的中国方案。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CJL020)
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ews.org.cn/china-news/2019/06/21/archives/3237